弥勒弥勒佛

你的位置:弥勒弥勒佛 > 新闻动态 >

山海关之战后,李自成仍然拥兵五六十万,为何还是打不过清军?_吴三桂_潼关_老百姓
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15:52    点击次数:178

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,山海关那片叫一片石的地方,黄沙卷着血腥味。李自成的兵和吴三桂的人马杀得眼红筋暴,人疲马倦。然后呢?天地间突然滚过闷雷般的马蹄声——几万清军铁骑像刀子一样插进来,箭雨铺天盖地……大顺军瞬间崩了。尸横遍野,据说沟里的水全是红的。

李自成逃回北京,匆匆在武英殿登了个基,转头就把吴三桂全家几十口砍了泄愤。然后?跑啊!带着残兵往西安撤。清军和吴三桂像闻到血的狼,紧追不舍。

一、潼关60万:纸糊的雄兵?

等退到潼关,史料说李自成手里还有六十万兵。六十万啊!守将马世耀带着这乌泱泱的人马迎战清军,结果呢?惨败。马世耀玩诈降,被识破后掉了脑袋。

《明史》冷冰冰记了一笔:“顺治二年二月,我兵攻潼关,伪伯马世耀以六十万众迎战,败死。” 六十万,听起来吓死人,可真打起来……啧。

展开剩余78%

潼关一丢,西安也守不住了。李自成一溜烟跑到襄阳,又蹿到武昌。清军追兵的影子甩都甩不掉。

二、武昌五十万:民心早凉了!

在武昌蹲了五十多天,李自成手下居然还有五十多万人。他还一本正经把江夏改名叫“瑞符县”,仿佛真要扎根似的。可根基在哪儿呢?

《明史》又记:“自成屯五十余日,贼众尚五十余万,改江夏曰瑞符县。” 数字依然庞大,但这数字背后……你细品。清军一攻过来,队伍哗啦就散了,降的降,逃的逃。李自成只能接着跑,从咸宁、蒲圻一路退到通城九宫山。结局大家都知道——带十八骑找吃的(或探路),被当地地主武装围了,命丧荒山。

三、问题来了:几十万大军,纸糊的?

是啊,山海关败了就败了,可潼关、武昌时手里攥着几十万生力军,怎么就跟雪崩似的,一触即溃?

原因一:清军的铁蹄,真挡不住

山海关那场仗,简直是清军骑兵的“恐怖秀”。万马奔腾,箭落如雨,沙石打得人脸生疼。李自成当时还在高坡上看呢,一看清军旗号,吓得掉头就跑。《明史》写得多生动:“万马奔跃,飞矢雨堕……僵尸遍野,沟水尽赤。”

差点忘了吴三桂!他的关宁铁骑也不是吃素的,和清军骑兵合流,成了当时东亚最凶悍的机动绞肉机。大顺军多是步兵,扛不住这种冲击,阵型一乱,人再多也成了待宰羔羊。

原因二:民心?早被自己踩进泥里了!

这才是致命伤。李自成进北京后干了啥?手下大将刘宗敏带头,满城拷掠明朝官员,酷刑逼饷,抢钱抢女人。老百姓更惨,弄了个“五家养一贼”的政策。《明史》直白记录:“大纵淫掠,民不胜毒,缢死相望。” 老百姓活不下去,成批上吊!

你想想看,北京城那时简直是人间地狱。而当多尔衮带着清军进来,画风突变——严令禁止抢掠,违者重罪!《清史稿》记了多尔衮的军令:“勿杀无辜、掠财物、焚庐舍。不如约者,罪之。”

效果立竿见影。原本躲进山里的百姓纷纷回家,剃了头迎接清军。满清手段再狠,至少进城初期装了个“仁义之师”的样子。明朝那帮旧官一看,得,换个主子或许还能混口饭,总比被大顺军拷死强。

四、为啥李自成输这么惨?

嗯,骑兵打不过是一层,更深层的是——李自成的大顺政权,根本没建立起有效的统治根基。入北京后的一系列骚操作,把官僚阶层和底层百姓全得罪光了。打仗打的也是人心向背。几十万大军?听着唬人,可其中裹挟了多少刚投降的明军、多少被强征的农民?这些人能有多少战斗力?又肯为李自成死战?

再加上后期流动作战的老毛病又犯了,没根据地,没稳定补给,败仗一多,逃兵像雪崩……

你再看多尔衮,一边打一边拉拢人心,用明朝旧官维持秩序,用严明军纪(至少初期)安抚百姓,用吴三桂当招牌招降纳叛。这牌打得……李自成拿什么比?

民心一失,几十万大军不过是一盘散沙。清军的铁蹄还没踏到跟前,那沙堆自己就塌了。李自成从北京一路溃逃到九宫山的绝路,其实在山海关箭雨落下的那一刻,结局就已经…… 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
发布于:安徽省



Powered by 弥勒弥勒佛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